【宋陵選礦技術】1957年,中國科學院鹽湖調查隊對察爾汗湖區作了初步調查;1958-1966年,青海省地質局柴達木第一地質隊又對該區進行了普查勘探工作。1958年,青海省在察爾汗湖區的南端建立了察爾汗鉀肥廠。
察爾汗鉀肥廠在建廠初期,是利用附近地表的光鹵石礦,采用冷分解法制取低品位鉀肥。1965年采用冷分解-洗滌法生產品位在90%以上的氯化鉀,加工過程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同時利用溝槽法日曬蒸發精間鹵水生產光鹵石。1968年,在中國科學院鹽湖研究所的幫助下,建起了一座年產氯化鉀精礦二萬噸的浮選廠,并修造小型隔離性鹽田,逐漸代替了溝槽鹽田,并于1973年投入試生產,1974年產量即達1.52萬噸,直至近期又新建一座年產氯化鉀精礦四萬噸的青海鉀肥廠第一選礦廠為止,斷續進行工業性生產十年左右。
新建的青海鉀肥廠第一選礦設備廠,生產規模為年產精鉀四萬噸,折合處理原礦石為每年32.68-40萬噸。
該廠生產氯化鉀所用的原料礦,為鹽田日曬光鹵石礦。進入鹽田的晶間鹵水原料的組成大致為,KCI1.87%、NaCI15.3%、MgCI20.36%、CaSO4 0.49%。每生產一噸光鹵石礦,大約須鹵水11.2噸。每平方米鹽田產光鹵石200公斤。
光鹵石是一種復鹽,純光鹵石中含有26.8%KCI、34.3%MgCI2、38.9%H2O。用水去溶解光鹵石礦時,加入的水量接近光鹵石重力的50%,可將其中的氯化鎂全部溶解,而有83.6%的氯化鉀仍以固相相形式存在。這是冷分解法加工光鹵石制取氯化鉀的理論基礎。由于一般的光鹵石礦中,都混有不容數量的氯化鈉,因此,加水溶去氯化鎂后,得到的固相組成與鉀石鹽相似。光鹵石加水分解的反應式,得到的固相混合鹽經篩分除去粗粒氯化鈉,然后添加浮選藥劑羧甲基纖維素、十八胺和2號油進行浮選(浮選機)分離。所得浮選精礦經過濾、脫水后,即為精鉀產品。
根據氣候特點,該廠每年4月至10月中旬為生產期,年生產天數為198天。照此推算,日處理原礦量為1650-2020噸,日產精鉀大約200噸。選礦比8.17-10.0,。設計的精礦組成為:KCI92.23%、NaCI1.15%、MgCI2 0.63%、游離水1.74%、全水6-10%。精礦回收率為65-72%。
以生產一噸氯化鉀精礦計,設計成本為188.38元,1985年上半年實際成本為246.23元。銷售價為:一級品350元/噸精礦。
宋陵選礦咨詢電話:0371-64373366 技術熱線:18239939952 公司網站:http://m.qz10086.cn